首页
1
商品介绍
2
杨英风3

杨英风简介

(以下资料取自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5%8A%E8%8B%B1%E9%A2%A8)

杨英风(1926年12月4日-1997年10月21日)
当代知名台湾雕塑家,出生於台湾宜兰县。曾就读於辅仁大学与台湾师大美术系,早期作品有人文主义的风格,后期则以现代主义的抽象组合造型、不銹钢材质和中国式的艺术思维闻名於世。

童年与青年时期

杨英风是台湾宜兰县当地望族之后、父亲杨朝木(后改名杨朝华)、母亲陈鸳鸯。祖籍福建。他排行老大,小名为「呦呦」。他的父母长期在北京经商,杨英风小学毕业之后,也前往北京读书,当时是1940年,他对艺术已经充满热爱,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处写生。曾师事郭柏川和浅井武、差川典美。

1943年,转往东京就读东京美术学校建筑系(今东京艺术大学),并师事朝仓文夫(雕塑大师罗丹在日本的学生),开始对雕塑、景观等环境艺术产生兴趣。1946年他回到北京,就读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隔年回到台湾与表姐李定结婚,并在兰阳女中教美术、后又到台北担任台大植物系绘图员。1948年,他就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是他在动荡不安的局势中,所念的第三所大学。他曾是张大千、溥心畲的学生。隔年他的长女出生,但父母与弟弟因政局之故留在大陆、三十多年之后才得相见。
创作路程

1951年,杨英风承受经济压力,只得从师大美术系辍学,并开始在《丰年杂志》担任美术编辑,然而他在创作上仍相当勤劳;在11年的编辑工作中,他留下了大量的乡土版画和漫画。1953年他得到了第一个美术奖,也就是「第16届台阳美术展览会」的「台阳赏」,作品是雕塑「骤雨」,为一位站在泥土地上的农夫正忙著将蓑衣披上肩膀的姿态。1956年他第一次参加国际展览「圣保罗双年展」,作品是佛像雕塑「仰之弥高」。1961年他举办了第一次个展。

1962年,杨英风辞去了美术编辑,开始专心的经营雕塑创作。此时他在台湾「五月画会」中也相当活跃,不仅在联展中担任重要角色,也带领组织年轻画家进入国际舞台,这一年他获得了香港国际艺术沙龙展的银奖。隔年,他开始大胆的采用不銹钢材质创作,并旅居义大利三年,在欧洲筹办了许多引介中国现代艺术的展览。回国之后,杨英风到花莲开始了石雕山水系列的创作,并在1970年代开始为许多饭店、主题公园、大型建筑等设计了许多现代雕塑作品。

壮年

1970年3月14日,杨英风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凤凰来仪」(英语:Advent of the Phoenix)在日本万国博览会中国(中华民国)馆展出,当时设计中国馆的建筑师是贝聿铭。「凤凰来仪」高7公尺、宽9公尺、使用抽象的曲线型塑造出凤凰扭头的姿态。这件作品今日有一件较小的复制品,放在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上的台北银行总行(今「台北富邦银行中山大楼」)前面。

1973年,杨英风的第二件重要作品「东西门」(OE门)被放置在纽约市曼哈顿的华尔街上,简洁的方型挖出一个正圆形,正圆形则有如镜子一般斜置在方型前端具有东方以空为境的哲学美感。

1975年,以藤竹为材料,为云门舞集舞作《白蛇传》塑出充满现代感与象徵意味的雕塑与道具,成为当代台湾舞台设计的典范。然而雕塑布景「蛇窝」以及许仙、白娘娘房中戏的竹帘原作不幸於2008年云门八里排练场大火中焚毁。云门舞集於2010年依旧照片制作现存蛇窝与竹帘。

1980年代,是杨英风相当忙碌的时期,除了举办现代雕塑联展,他也大力推动台湾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各种学术研究,并创作了许多商业建筑景观的设计与雕塑。比较特别的是,他同时也替台湾许多奖项设计奖座。如1989年设计「国家品质奖」的奖座,这一年,他另一件呼应「有凤来仪」的作品「小凤翔」,获得台北市立美术馆典藏。

1990年代,他获得了第二届「世界和平文化艺术大奖」。并参加了许多国际展览,如1990年与朱铭在新加坡的「海外作品回顾展」、1993年美国迈阿密艺术博览会和日本横滨的「国际现代美术展」、法国巴黎的「国际现代艺术展」。然而杨英风的身体健康日渐转坏。1990年,他曾在北京罹患肺炎。1997年10月21日,他在日本箱根的雕刻之森美术馆个展办完后,他因肺水肿及肾功能衰竭引发败血症,晚间七时五十分病逝於於新竹法源寺,享年7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