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商品介紹
2
劉啟祥3

劉啟祥簡介

以下文字節錄自高美館網站http://elearning.kmfa.gov.tw/liu/p1.htm

劉啟祥簡介

一九三二年,劉啟祥赴法留學,在旅歐三年多的時間裡,到各地旅遊觀察歐洲的自然人文景觀、專心地在畫室中創作、並到羅浮宮臨摹印象派畫家馬內、塞尚、雷諾瓦、柯洛的作品,其中劉啟祥臨摹馬內的〈奧林匹亞〉、塞尚的〈賭牌〉都在這次展覽中出現。劉啟祥先生作品早期以人物畫為主,所畫人物典雅而端莊,六 ○ 年代中期作品多風景寫生,至晚年,其思緒像是回歸自然的行吟詩人,常以居家隨手可得之題材入畫。優雅浪漫、自由靜謐是其作品之主要特色。

青春浪漫到現實人間 — 群像與人物
一九三 0 至一九四三年是劉啟祥專業藝術家養成的重要時期,此時期的劉啟祥經歷了赴日求學,完成學院的基礎繪畫訓練;遊學歐洲,開啟西洋藝術的視野;定居日本,追求個人繪畫風格的建立。作品的主要題材為女性人物畫及人物群像,作品風格深受馬內及塞尚影響,馬內早期作品強調光影的對比、儘量排除中間色調、重視黑色,畫風冷靜莊嚴;塞尚早期作品筆觸有力,常用畫刀層層砌上色彩,強調色彩與明暗的不可分離,並精闢分析其間的關係。劉啟祥一九三四年二月至一九三五年二月在羅浮宮臨摹了馬內的「奧林匹亞」、「吹笛少年」及塞尚的「賭牌」,而在其作品中,亦可明顯的可以看出劉啟祥對馬內及塞尚作品分析研究的痕跡。

一九三七年,劉啟祥定居日本,婚後開始創作一系列以妻子及家居生活為中心的人物畫作,作品中人物那種坦率的、正面的、四分之三比的表現似乎和莫迪里亞尼神似,但又沒有莫迪里亞尼明顯的線性風格的表現,嚴格說來,劉啟祥在溫煦的居家生活及日本的氣候條件下,色彩使用偏向乳白及鵝黃等暖色調,但運筆及使用畫刀技巧仍延續馬內及塞尚的影響。〈畫室〉、〈黃衣〉、〈肉店〉可看得出來劉啟祥在歷經研究階段後,企圖嘗試建立自己的繪畫風格,小心翼翼的經營畫面中人物彼此的關係,所用色彩調和,造型優雅,多重空間的安排佈局,使作品產生游移、擴散,充滿了浪漫幻想的趣味。

一九五四年後,劉啟祥經濟上失去了仕紳般的優越生活條件,遷居高雄縣大樹鄉小坪頂和家人一起投入旱田的耕作,描繪的人物對象轉為鄰居前來幫農的少女、家中亭亭玉立的女兒、來訪俏麗端莊的女學生,畫面從以往的游移夢幻進入當下的現實人間。

一九八 0 至一九八九年間,畫友張啟華提供了一些裸體模特兒照片,所以劉啟祥這時期畫了不少裸體人物畫,畫中的模特兒經常出現手托頭部、後斜靠或側躺形態,這是西畫中常出現的裸女姿態, 呈現一種放鬆、信任、青春的姿態。然而裸女並非是劉啟祥繪畫時唯一的重點,主題以外的色彩、氣氛與感受,更是畫家所關心的。


英姿蓬勃到行吟自得 -- 風景與靜物
劉啟祥一九五 0 年代開始創作與山有關的寫生作品,經常採取定點多次創作的方式,一直到找出他所中意的構圖與色彩為止。劉啟祥畫風景從家園附近熟悉的小坪頂、馬頭山、甲仙到阿里山、玉山、中央山脈。一九七 0 年初一系列的太魯閣峽谷可以說是山脈系列的代表作品。劉啟祥再度運用他所擅長的繪畫語言,運用畫面肌理與色調的豐富變化,重疊交替推演出畫面的深度與距離。


一九七七年劉啟祥因為血栓病中風,體力與腳力的關係,多半時間是在家中附近活動,靜物畫成為這段時期主要創作內容,劉啟祥一九六 0 年即已開始創作靜物畫。一九八一年後的靜物畫素材,常來自自己家園中所摘取的新鮮水果,汁液飽滿,生意盎然,老年的畫家筆下充滿了對生命的禮讚,桌上的靜物是生命圓滿的豐收,又如曲調中的音符,或輕或重、抑揚頓挫、變化豐富。

劉啟祥先生遷居高雄之後,與同好張啟華、鄭獲義、劉清榮等人籌組畫會、推動展覽、鼓勵後學,對南台灣美術教育有很大的貢獻。世代推移,藝術新潮詭譎多變,劉啟祥先生終其一生專研畫藝的精進,畫風優雅浪漫、自由靜謐,經常鼓勵後學深耕畫田。劉啟祥以一個專業家的素養,在五 0 年代的高雄,宛如空谷中的清音 -- 氤氳清越,淺揚低迴。